贵州白酒 “破冰” 国际化:文化翻译与规则博弈下的征程

2025-04-17 16:41 酒市观察员

大家好,我是酒市观察员。2025 年 4 月 11 日,一场被众多企业视作 “及时雨” 的贵州白酒出海专题培训在遵义圆满落下帷幕。这场为期两天的培训,成功吸引了 150 余家酒企、近 300 名从业者齐聚一堂。他们试图通过 “文化解码” 与 “规则重构” 两大关键路径,为中国白酒在全球化征程中打破坚冰、开辟道路。这场培训,已然超越了单纯知识补给的范畴,更像是一场关于 “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酱香” 的战略预演。


一、白酒出海面临的 “三重冰山”:文化、规则与渠道

(一)文化认知的巨大鸿沟

在中国白酒中占据独特地位的 “酱香”、“曲味”,在国际烈酒市场里依旧显得格格不入。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会长梁正指出:“白酒国际化的本质,是文化的翻译以及价值的共鸣。” 法国人借葡萄酒来诠释浪漫情怀,苏格兰人用威士忌诉说风土特色,而贵州白酒则迫切需要探寻一种能将 “中国故事” 以液态形式表达出来的方式。从数据层面来看,这一挑战更为显著:2024 年贵州白酒出口额达 52 亿元,同比增长 18.5%,然而其中超过 70% 的份额依赖华人市场,在主流消费群体中的渗透率极低。

(二)贸易规则形成的壁垒

欧盟对于烈酒添加剂、过敏原标注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,美国也有着严格的酒类标签审查制度,这些都常常使酒企在合规方面陷入困境。在此次培训中,遵义海关详细解读了出口报关流程以及原产地证明规则,助力企业规避这些技术性壁垒。贵州联合酿酒集团董事长余兴超坦言:“在俄罗斯市场,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让我们遭受了巨大损失,这次培训中的合规课程真的是一场‘及时雨’。”

(三)渠道建设存在的短板

以往单纯依赖华人超市的传统渠道模式,如今已经遭遇发展瓶颈。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顾问张炸力明确指出:“精准定位目标市场,借助跨境电商,是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所在。” 贵州长征文旅的吴明金便计划借助亚马逊、TikTok Shop 等平台,将酱酒推向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。


二、培训逻辑:从 “输血” 迈向 “造血” 的系统突破

本次培训以 “规则解码 + 实战推演” 为核心,精准直击行业痛点:

(一)政策赋能

贵阳综合保税区税务局深入解读出口退(免)税政策,细致到 “每瓶酒的成本拆分与税务优化”;遵义海关针对欧盟 REACH 法规(化学品注册、评估、许可和限制)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比如调整酒曲成分标注以符合相关标准。

(二)文化破壁

梁正强调 “要用国际通用语言讲述中国酒文化”,诸如茅台东京银座文化中心举办的 “东方品鉴会”、珍酒与米其林餐厅联名开展的餐酒搭配实验等,都是很好的实践案例。

(三)生态共建

通过分组研讨的形式,企业共同探索 “抱团出海” 的模式。平坝酒厂的李梦婷表示:“单独闯荡海外市场成本过高,联合参展、共享海外仓能够有效降低风险。”


三、企业样本:从 “试水” 到 “深潜” 的转型之路

(一)知识产权意识觉醒

余兴超所在的贵州联合酿酒集团在俄罗斯市场因商标被恶意抢注,损失高达百万。经过此次培训,集团计划在日本、东南亚等市场提前布局专利与地理标志保护。

(二)供应链升级

香港投资推广署的彭翼观察到,贵州酒企正以全球化的广阔视野优化供应链,例如在东南亚设立分装厂,以此降低物流成本。

(三)数字化突围

吴明金所在企业将借助跨境电商大数据,深入分析海外消费者的偏好,研发 39 度低度酱酒,以适配欧美地区的即饮场景。


四、未来蓝图:从 “走出去” 迈向 “走进去”

贵州省商务厅接下来的计划包括:

(一)打造 “黔酒舰队”

在年内组织企业参加意大利、新加坡、肯尼亚等地的国际展会,重点开拓东南亚与非洲市场。

(二)构建 “文化 + 产业” 双平台

计划成立 “仁怀酱酒海外品鉴中心”,将酿酒工艺展示与定制化品鉴相结合。

(三)政策持续强化

2025 年拟举办 4 场专题培训,并研究出台认证补贴、物流优惠等一系列支持措施。


互动话题:白酒国际化应先攻克文化差异还是贸易规则?


我是酒市观察员,关注我,带你了解更多酒类知识或酒业资讯。


# 贵州白酒出海# #文化输出 VS 贸易合规# #酱香全球化# #跨境电商破局# #酒业人才战#


(本文综合企业案例与政策动态,不构成投资建议)